新闻中心 / News
综合媒体2025年6月29日消息,近期,印度突然升级BIS认证规则,强制要求认证追溯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新规瞬间冻结中国台湾地区6月对印订单,更令中国大陆不锈钢出口遭遇“同比腰斩”式塌陷——5月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暴跌54%。这场因政策突变掀起的新“寒流”,正席卷亚洲不锈钢供应链。 1 新规加剧寒流 对印不锈钢出口“断崖式下跌” 根据51bxg整理的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月对印不锈钢出口量高达73,024吨(单月历史高位),但此后持续承压。至2025年5月骤降至17,747吨,较2024年5月(38,669吨)暴跌54%,缩水规模远超市场正常波动。
尽管2025年1月曾小幅回升至17,740吨,但印度实施的原材料追溯新规,彻底扼杀复苏势头。出口量“腰斩”背后,是BIS认证壁垒从单环节认证升级为全链条追溯的残酷现实。 2 供应链被“卡喉” 亚州地区出口遭连锁冻结 印度要求不锈钢成品与所有上游原料供应商均获BIS认证,直接击中中国作为全球核心不锈钢原料供应基地的命门。 据台媒消息,中国台湾地区6月对印钢材订单全面急冻,主因是其依赖的大陆原材料供应商无法满足追溯认证。 台湾地区对印不锈钢板材出口量从2023年24,414吨骤降至2024年6,802吨(-72%);2025年1-5月虽回升至7,368吨(5月单月2,648吨),但6月新规令增量瞬间清零。 韩企对印出口受阻后,将钢铁产品转向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市场低价抛售,加剧区域竞争压力。 3 三重困局 新寒流冲击远超预期 中国大陆钢厂对印订单钢材及台企使用大陆原料加工的出口产品大量滞留仓库,导致资金与仓储成本持续攀升。 问题核心在于印度强制推行的BIS认证制度。 该认证要求覆盖从矿山到轧制的全产业链,其时间与成本远超传统的单一环节认证。更关键的是,印度方面人为设置了带有明显偏见和针对性的高壁垒,致使认证进程陷入僵局。 市场信心因此严重受挫,叠加政策突袭带来的高风险, 企业承接印度新订单的意愿骤降。部分企业已暂停对印新订单谈判,并将过剩产能转向内销或第三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相关市场的内部竞争。
印度将BIS认证强制追溯至原材料环节,实为对进口不锈钢供应链的“精准狙击”。 作为受冲击最大的国家,中国不仅面临直接至印度的出口量断崖式下滑,更因其区域原材料枢纽地位,额外承担了供应链连锁冻结的传导成本。 短期看,新规已引发订单阻滞、库存积压与区域价格战三大危机;长期看,中国不锈钢出口印度的门槛被永久性抬高。当中国钢厂及上游供应商深陷认证困局之时,亚洲不锈钢贸易格局正被迫加速重构。